PRODUCTS CENTER
金属拉力试验机的力值准确度校准是确保测试数据可靠的核心环节,需遵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(如 JJG 139《拉力、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》)或国际标准(如 ISO 7500-1),通过法定计量机构或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完成。以下是校准的核心流程、方法及注意事项:
一、校准依据与前提条件
1. 校准依据
国内:主要依据 JJG 139-2014《拉力、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》,适用于量程≤3000kN 的各类材料试验机。
国际:参考 ISO 7500-1:2018 或 ASTM E4-16,校准方法与国内规程类似,但在不确定度计算上略有差异。
2. 前提条件
设备状态:试验机需安装稳固、水平(水平度≤0.1mm/m),通电预热 30 分钟以上,确保机械和电气系统稳定。
环境要求:实验室温度(20±5)℃,湿度≤70%,无强振动、气流或电磁干扰(避免与大型设备共用同一电路)。
标准器具:需使用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的标准测力仪(精度等级需高于被校设备,如被校机为 1 级,则标准测力仪需为 0.3 级或更高),量程覆盖被校机的 10%~100%。
二、校准核心流程
1. 校准点选择
根据试验机量程(如 0~100kN),按 “均匀分布、覆盖常用测试区间" 原则选取校准点,通常包括:
必选点:量程的 20%、40%、60%、80%、100%(若设备常用低量程,需增加 10% 量程点,如 10%、30% 等)。
示例:100kN 试验机的校准点为 10kN、20kN、40kN、60kN、80kN、100kN。
2. 安装标准测力仪
将标准测力仪同轴心安装在试验机的上、下夹具之间,确保测力仪的受力轴线与试验机加载轴线重合(偏差≤0.5°),避免偏心加载导致误差。
若为大吨位设备,需使用专用连接件固定测力仪,防止加载时脱落。
3. 校准操作步骤
(1)预加载
对每个校准点进行预加载(加载至该点力值的 80%,保持 30 秒后卸载至零),重复 2~3 次,目的是消除测力仪和试验机的机械间隙,确保数据稳定。
(2)正式校准
加载方式: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加载至各校准点(如 10kN→20kN→…→100kN),每个点加载后保持 30 秒,待力值稳定后记录试验机显示值(F₁)和标准测力仪示值(F₀)。
卸载校准(可选,针对高精度要求):从最大量程缓慢卸载至各校准点,记录对应示值,用于评估加载与卸载的滞后误差。
重复测量:每个校准点需重复测量 3 次,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实测值。
(3)数据计算与判定
计算每个校准点的示值误差:\(\text = \frac{F_1 - F_0} \times 100\%\)
判定标准(按 JJG 139):
1 级试验机:各点误差≤±1%,且相邻点误差变化≤1%;
0.5 级试验机:各点误差≤±0.5%,且相邻点误差变化≤0.5%。
若误差超差,需通过设备的校准软件或硬件调节(如调整传感器放大系数、修正系数),重新校准直至合格。
三、校准工具与注意事项
1. 核心校准工具
标准测力仪:需具备法定计量机构出具的有效检定证书,量程与被校机匹配(覆盖被校量程的 10%~100%),分辨率≥被校机的 1/10(如被校机最小力值 1N,测力仪需≤0.1N)。
辅助工具:水平仪(校准设备水平度)、同轴度测量仪(检查加载轴线偏差)、扭矩扳手(固定连接件时控制力矩,避免测力仪变形)。
2. 关键注意事项
加载速率:校准加载速率需≤50N/s(或按设备说明书规定),避免动态加载导致力值波动(尤其小量程段,高速加载易产生惯性误差)。
环境稳定:校准过程中避免人员频繁走动、开关门窗(防止气流影响),电压波动需≤±5%(必要时配备稳压器)。
禁止超载:校准过程中绝对禁止超过标准测力仪的最大量程(否则会损坏标准器具,影响后续校准准确性)。
记录与存档:校准完成后需出具校准证书,记录校准点、误差值、环境条件等信息,证书需包含校准日期、有效期(通常 12 个月)及下次校准时间。
四、校准周期
正常使用情况下,每年校准 1 次;
若设备经过大修(如更换传感器、加载框架)、搬迁或出现力值异常(如数据漂移、示值超差),需立即重新校准。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流程,可确保金属拉力试验机的力值准确度符合标准要求,为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、屈服强度等关键指标测试提供可靠数据支撑(如 GB/T 228.1 金属拉伸试验标准明确要求设备力值误差需≤±1%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