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摆锤冲击式试验机有哪些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?

摆锤冲击式试验机有哪些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?

更新时间:2025-09-15   点击次数:19次

摆锤冲击式试验机在长期使用中,受机械磨损、电气元件老化、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,易出现各类故障,直接影响测试精度或设备运行。以下结合机械系统、电气系统、测试结果异常三大核心维度,梳理常见故障、成因及针对性解决方法,同时附预防建议:

一、机械系统故障(最高频,占故障总量 60% 以上)

机械系统是试验机的核心执行部分,故障多集中在摆锤、夹具、传动结构,表现为 “动作卡滞"“冲击异常" 等,具体如下:

 

常见故障

可能成因

解决方法

1. 摆锤提升后卡滞,无法自由下落

① 摆锤旋转轴润滑不足,出现干摩擦;
② 制动装置(如电磁制动器)未释放;
③ 摆锤与机架间隙中有试样碎屑堆积。

① 拆解旋转轴,用专用润滑油(如 32 号机械油)润滑轴套,清除旧油垢;
② 检查制动器供电电压(需符合设备额定值,如 DC24V),若电压不足则检修电源模块;
③ 用压缩空气吹扫摆锤与机架间隙,清理残留碎屑(尤其测试脆性材料后)。

2. 冲击后摆锤无法复位(或复位偏差大)

① 复位电机故障(如电机接线松动、碳刷磨损);
② 摆锤角度传感器(如编码器)数据漂移,无法识别 “零位";
③ 摆锤重心偏移(如长期冲击导致摆锤配重块松动)。

① 检查复位电机接线,更换磨损碳刷(若碳刷长度<5mm 需立即更换);
② 重新校准角度传感器 “零位":通过设备软件执行 “零位校准",或用标准角度仪校正传感器;
③ 拆解摆锤配重块,重新紧固螺丝,用天平复核摆锤总质量(需与设备参数一致)。

3. 夹具夹持试样松动,冲击时试样移位

① 夹具夹紧螺栓磨损,导致夹持力不足;
② 夹具接触面有划痕 / 变形,与试样贴合不紧密;
③ 操作时未按标准力矩紧固夹具(如手动拧螺丝力度不均)。

① 更换磨损的夹紧螺栓(建议用高强度内六角螺栓,如 8.8 级);
② 用砂纸(400 目以上)打磨夹具接触面,或更换变形的夹具组件(如简支梁试样的 “V 型支撑块");
③ 配备扭矩扳手,按设备说明书要求设定紧固力矩(如塑料试样夹具力矩设为 20N・m)。

4. 冲击后摆锤冲击面变形 / 崩缺

① 长期测试高硬度材料(如淬火钢),冲击面疲劳磨损;
② 摆锤材质不符合要求(如非高强度合金钢,硬度<HRC55);
③ 试样未对准冲击中心,导致摆锤单侧受力。

① 定期检查冲击面:若有轻微划痕,用金刚石砂轮抛光;若崩缺>0.5mm,需更换摆锤冲击头;
② 更换符合标准的冲击头(如金属测试用 40CrNiMo 合金冲击头);
③ 调整夹具位置,确保试样中心与摆锤冲击轨迹对齐(可用定位工装校准)。

二、电气系统故障(影响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)

电气系统负责 “摆锤控制"“能量计算"“数据输出",故障多表现为 “无响应"“数据不准"“报错",具体如下:

 

常见故障

可能成因

解决方法

1. 设备通电后无反应(屏幕不亮、按键无效)

① 主电源开关故障(如触点氧化);
② 电源线破损或插头接触不良;
③ 内部电源模块(如开关电源)烧毁(常见于电压波动过大)。

① 用万用表检测主电源开关通断,氧化则用砂纸打磨触点,损坏则更换;
② 更换完好的电源线,确保插头插入牢固(建议使用带接地的插座);
③ 拆解电源模块,检查保险丝是否熔断,若熔断则更换同规格保险丝(如 5A/250V),模块烧毁则需专业维修或更换。

2. 角度传感器无数据(或数据跳变)

① 传感器接线松动(如编码器信号线接触不良);
② 传感器被油污 / 碎屑污染,影响信号采集;
③ 传感器老化(如光电编码器发光管衰减)。

① 重新插拔传感器接线,并用扎带固定(避免线缆晃动导致接触不良);
② 用无水乙醇擦拭传感器探头(如光电编码器的码盘),清除油污;
③ 用示波器检测传感器输出信号,若信号幅度<标准值(如<5V),则更换同型号传感器(如 1024 线编码器)。

3. 测试后冲击功数据偏差大(与标准值不符)

① 能量校准过期(超过 12 个月未校准);
② 摆锤力矩参数设置错误(如设备显示摆锤质量与实际不符);
③ 数据采集软件 BUG(如计算逻辑错误)。

① 联系 CNAS 资质机构,用 “标准冲击块"(如 150J 标准块)重新校准能量,确保误差≤±1%;
② 核对设备参数:用天平实测摆锤质量,在软件中修正 “摆锤质量"“摆长" 参数(摆长 = 旋转轴中心到冲击点距离);
③ 升级设备控制软件至最新版本,或联系厂家修复计算逻辑漏洞。

4. 低温 / 高温附件无法控温(如低温槽不降温)

① 低温槽制冷剂泄漏(如氟利昂泄漏);
② 加热管 / 制冷压缩机故障;
③ 温度传感器故障(如 PT100 铂电阻损坏)。

① 用肥皂水检测低温槽管路接口,若冒泡则补漏并加注制冷剂(如 R404A);
② 用万用表检测加热管电阻(正常应为几十欧),压缩机若不启动则检查接触器是否吸合,损坏则更换;
③ 更换 PT100 温度传感器,并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控温精度(确保 ±2℃内)。

三、测试结果异常(非设备故障,但易误判为故障)

部分 “结果异常" 源于操作或试样问题,需先排除非设备因素,再排查故障:

 

异常现象

可能成因(非设备故障)

解决方法

1. 同一批次试样冲击功差异大(离散度>10%)

① 试样加工精度不足(如缺口深度 / 宽度超差,如夏比 V 型缺口标准深度 2mm,实际 2.2mm);
② 试样取样方向错误(如金属材料沿轧制方向与横向取样,韧性差异大);
③ 冲击时试样未断裂(如塑料试样仅弯曲未折断,导致能量无法准确计算)。

① 用缺口投影仪检查试样缺口尺寸,超差则重新加工(需符合 GB/T 229、GB/T 1043 等标准);
② 按标准规定取样(如金属夏比试样需沿轧制方向取样,长度方向与轧制方向一致);
③ 更换更锋利的冲击头(或调整冲击能量量程,确保试样断裂)。

2. 冲击后试样无明显损伤(尤其高韧性材料)

① 冲击能量量程过小(如用 50J 摆锤测试韧性钢,能量不足无法冲断);
② 夹具安装错误(如简支梁试样支撑间距过大,导致冲击点受力分散)。

① 更换更大能量摆锤(如从 50J 换为 300J),确保摆锤能量>试样预估吸收能量的 1.5 倍;
② 按标准调整支撑间距(如塑料简支梁测试,支撑间距 = 试样厚度 ×16,如厚度 4mm 则间距 64mm)。

四、故障预防与日常保养建议

定期润滑:每 3 个月对摆锤旋转轴、复位机构的运动部件加注专用润滑油(如锂基润滑脂),避免干摩擦导致磨损;

清洁维护:每次测试后,用压缩空气清理夹具、摆锤冲击面,每周用无水乙醇擦拭电气控制面板(防止灰尘堆积导致短路);

规范操作:

测试前需空载运行 1-2 次,检查摆锤下落是否顺畅;

夹持试样时用扭矩扳手按标准力矩紧固,避免过松或过紧(过紧易导致试样提前变形);

校准管理:严格按 “每 12 个月" 进行一次全面校准(高频使用设备每 6 个月 1 次),校准报告需留存归档,确保数据溯源性;

环境控制:设备需放置在常温(15-30℃)、干燥(湿度<65%)、无振动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(防止电气元件老化)、远离腐蚀性气体(如实验室的酸碱试剂)。

通过以上故障排查与预防措施,可大幅降低摆锤冲击式试验机的故障发生率,确保测试数据准确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若遇到复杂故障(如核心电路板烧毁),建议联系设备厂家或专业维修机构,避免自行拆解导致二次损坏。





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1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