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如何校准金属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机的位移传感器?

如何校准金属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机的位移传感器?

更新时间:2025-10-09   点击次数:68次

校准金属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机位移传感器,核心是通过标准量块或激光干涉仪建立 “实际位移 - 显示位移" 的对应关系,修正偏差,需严格遵循 “准备 - 清零 - 校准 - 验证" 四步流程,确保精度符合标准要求(通常位移误差小于等于±0.05%)。

一、校准前准备:明确工具与前提条件

准备校准工具

核心工具:根据设备精度选择标准量块(如 10mm、20mm、50mm、100mm,精度等级需≥0 级)或激光干涉仪(适用于高精度校准,误差可低至 ±0.5μm)。

辅助工具:清洁布、酒精(用于清洁量块和传感器)、扳手(用于调整传感器固定位置,若需)。

确认设备状态

启动试验机,预热 30 分钟,确保设备温度稳定(避免温度变化导致的机械变形影响校准)。

清洁位移传感器(如光栅尺)的读数头和导轨,去除灰尘、油污,防止杂质干扰测量。

检查移动横梁运动是否顺畅,无卡顿或异响,若有异常需先排除(如润滑、清理杂质),再进行校准。

二、核心校准步骤(以标准量块法为例)

标准量块法操作简便,适合日常校准,需选取 3-5 个不同规格的量块覆盖常用位移范围(如 0-100mm)。

设备清零与初始定位

将试验机移动横梁调整至初始位置(如最下端),在控制系统中执行 “位移清零" 操作,确保当前显示位移为 0.000mm。

将最小规格的标准量块(如 10mm)放置在横梁与固定基座之间,确保量块垂直放置,无倾斜(可用直角尺辅助校准)。

手动移动横梁并记录数据

手动控制移动横梁向上移动,直至横梁与量块上端面轻轻接触(以量块无明显形变为准,避免压力过大损坏量块)。

记录此时试验机显示屏上的 “显示位移值",与量块的 “实际标准值"(如 10.000mm)对比,计算偏差(偏差 = 显示值 - 实际值)。

多点位校准与数据记录

按上述步骤,依次更换 20mm、50mm、100mm 等规格的标准量块,重复移动横梁、接触量块、记录显示值的操作。

将所有校准点的 “实际值"“显示值"“偏差" 整理成表格,判断各点位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(通常≤±0.05%)。

三、偏差修正与校准验证

偏差修正(需设备支持参数调整)

若某点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,进入试验机控制系统的 “位移校准" 界面,找到 “修正系数" 或 “补偿值" 设置项。

根据偏差值调整修正参数,例如:量块实际值 10.000mm,设备显示 9.995mm,偏差为 - 0.005mm,可将修正系数微调 + 0.005mm,或直接输入补偿值。

修正后,重新用原量块复测该点位,确认显示值与实际值偏差符合要求,再对其他点位重复修正(若有偏差)。

最终验证

所有点位修正完成后,随机选取 1-2 个未校准过的量块规格(如 30mm),按校准步骤测试,验证显示位移与实际值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。

若使用激光干涉仪校准,需启动干涉仪,让横梁按设定速度移动(如 10mm/min),实时对比干涉仪测量的 “实际位移" 与设备 “显示位移",确保全程偏差稳定达标。

四、校准注意事项

标准量块属于精密量具,使用时需佩戴手套,避免手汗、油污污染量块表面,校准后需用清洁布擦拭干净,放入专用包装盒保存。

校准过程中,横梁移动速度需缓慢(建议≤5mm/min),避免快速移动导致量块碰撞损坏,或因惯性造成测量偏差。

校准周期需严格遵循标准要求:日常使用的试验机每 6 个月校准 1 次;若设备频繁使用或经历过撞击、维修,需缩短至 3 个月 1 次,校准后需记录《位移传感器校准报告》,留存备查。





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168号